《流浪者》-冬至流坑

发布时间:

2015-03-16 17:10


 

原创图/文 黑水    黑水人文视觉  男    双子座  
 
  以摄影为平台,人文影像视觉艺术的记录者,着力打造、提升公众的视觉艺术,以自己的行动促进公众成为中国古典建筑、人文文化、人文遗产的保护者和继承者,让我们同享美文与视觉交融的盛宴!威信号:TONY81211693

 

 

  也许,在旧时,这里的人们祈盼乐业安居,寄托对田园生活的美好愿景,所以,以“乐安”为地名,江西省乐安县的承古文化,尤以牛田镇东南部的乌江之畔,四周青山环抱,三面江水绕流,山川形胜,钟灵毓秀的“流坑村”古建筑群落为代表,它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和中国封建宗法社会的见证之地,在2014年岁末的冬季,行至于此,开始了为时两天半的摄行之旅。
  有人说:“流坑,是座活着的古村”
  通过实地行走,个人感觉这句话的要细分为两个层面来理解,目前流坑村内,承古至今,几百年来仍然沿袭着以往的生活形态,整个村庄遵循着日出而起、日落而栖的生活节奏,犬守夜,鸡司晨,随着鸡鸣,清晨的太阳升起之时,这个村庄豁然间就活了起来,村里相应的各家店铺都开始了各自的营生,卖早餐的、卖菜的、做豆腐的......村里的每个人,都按着自己的既往形态而忙碌着,但一入夜,所有的人就像乍然间消失了似的,除了几声犬吠,清冷的街道静得连风拂树叶的“沙沙”声都清晰可闻。整个流坑村村内从百货、药店诊所、食杂店、小超市、早餐店等一应俱全,各种生活用品也琳琅满目,除了古建筑特点外,与如今的乡镇集市无异,难怪明代的大旅行家徐霞客曾经到过流坑村后,在他的游记里给了流坑一个准确、明晰的定位:“是为万家之市”! 
  其次,这里的明清建筑非常丰富,并且保存得非常完好,横七竖一的建筑布局中,八条主干道纵横交错,成为村里的交通枢纽,拥有状元楼、五桂坊、大宾第等众多完好的特色建筑,当你走进村庄时,会让人恍然感觉自己似乎通过时空隧道走进了明朝时期的流坑村。相对来说,明代的建筑比清代的要居多,这可能是因为在明代时,董燧大力建设、发展流坑村的努力有关,也符合历史上流坑村从清代开始就逐渐末落的历史。(详情参阅百度中其他有关流坑村的历史和渊源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冬日的清晨,屋顶的黛瓦上打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

 

 

沿着主街道,摆满了各色商品

 

 

早餐店徐姓的董家媳妇,特色米粉再加份肥肠、豆干,非常的好吃,美味大赞!

 

 

村中中西医结合诊所里的医师

 

 

文馆中嬉戏玩耍的孩子们

 

 

  精美的“麒麟望日”石刻照壁
  也有人说:来流坑拍摄,就要拍它的宗法。
  在流坑村北面的陌兰洲上,曾经有一个村内最宏大的建筑:大宗祠,如今,很多游客站在大宗祠的这片废墟上,往往都会发出一声幽叹:“唉,真可惜!”、“哇,这有种像圆明园的感觉”......

 

 

路标

 

 

“大宗祠”遗址全貌(左边建筑为“文馆”,右后方为“大宗祠”遗址)

 

 

  “大宗祠”遗址
  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虽然在某种意义上,起到了凝聚族众、管理氏族内部事物、协调族内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稳定发展等作用。但它具有相当的残酷与苛刻性,完全由强势的“宗”(家长制)为主导,用“法”为强制力进行维系(如果不明了宗法制度,举一例便知:浸猪笼,无需官方审判、明正典刑即可由宗派氏(家)族长老们直接剥夺他人生命),“宗”与“法”揉和着,把一些不平等原则法定化、神圣化,向全族推广出去。
  奉戴始祖,是为“大宗”,“大宗祠”的建立,是用源于夏商时期原始社会中的宗派氏族观念汇拢族人、用“宗派”迷惑、捆绑族人的思想、用高大上的建筑形式来束缚和威摄族人的行为、用所谓的“家法”来约束、压抑族人的伦理道德与人本性。其同母弟与庶兄弟等皆为“小宗”,在流坑村里,至今遗存着很多例如:XX公祠、XXX祠等宗族活动聚集地,这就是其“小宗”的具体表现形态,“大宗祠”的建立,就是依靠严密的封建宗族等级制度,凌驾于其他庶兄弟的“小宗”之上,知宗朔源,达到强化宗族管理,让众“小宗”们明晰大小的存在关系与关联,相对来说,这些遗存建筑,也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宗法人文景观。
  (董燧在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回乡后,就与董极等人一起倡集族人,将不久前被闽、广的钟凌秀农民军焚毁的大宗祠在原址上重建(已被毁过一次),订立祠规十四条,完善其宗族组织与管理机制,并结合祠规的施行,邀父老子弟每月二会,与董绪、董极等人讲学于圆通阁,以教化族人。大宗祠建成后不久,董燧又与董极、董裕等人倡导并主持扩例增修其族谱,即今存万历十年(1582年)《流坑董氏族谱》。进行其宗族建设和社区整治,通过这番整治与建设,宗族管理得到加强。--在摘自网络上有关于董燧的个人介绍中,可以看建设大宗祠的功能、性质和目的)

 

 

 

  图中的“董氏族谱”为复制品,万历十年(1582年)修订的《流坑董氏族谱》原品现存于北京馆藏  
  如果站在民俗古建保护的层面上来讲,“大宗祠”的湮灭的确可惜,毕竟原来的这幢建筑,是该村最雄伟、工程量最大的建筑,但如果站在社会意义和历史的角度来讲,它的垮塌,是一种积极的社会意义、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代表着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消亡。也许,鲁迅先生的杂文《论雷锋塔的倒掉》中的内涵精华也正符合了“大宗祠”的湮灭吧。

 

 

 

  关于“大宗祠”的焚毁,找到以下的说法:
  根据“流坑文化研究会”会长的解说原文:“在1927年,北洋军阀孙传芳手下的一个营长叫刑玉堂的,兵败到牛田镇,他看中了一位姓董的女子,这位姓董的女子长得很漂亮,是流坑人,他想讨这位姓董的女子为妾,流坑董氏的一些老者坚决不答应,说了我们流坑董氏的女子不能跟兵痞在一起,这样就引起了矛盾”。
  主持人旁白:刑玉堂恼羞成怒,扬言要踏平流坑,1927年8月,当刑玉堂的兵马逼近流坑的时候,流坑的董家人抱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信念,坚持不向兵痞妥协,于是,那一天,面对成百上千全副武装的军阀部队,流坑的男女老少拿起最简单的武器,捍卫他们家族的尊严。
  “流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解说原文:起初是从正路上打,结果正路上村民们还是有把关的,都是用梭镖、松树炮、菜刀,结果没有打进来,后来从这条大宗祠河对岸潜伏下来,晚上时候打进来,结果首先把这个宗祠烧掉。
  主持人旁白:刑玉堂的部队最终被赶出了流坑,象征着流坑光荣与骄傲的董氏大宗祠在那一夜化为灰烬,不过,董家人并没有遗憾,他们用战斗捍卫了家族的尊严,80多年来,流坑董家人,没有再重修这个大宗祠,这五根像脊梁一样的花岗岩柱,一直就这样屹立在雩山脚下
  注:以上内容为“爱奇艺”中央视拍摄的“旅游名胜:江西流坑”视频里第22:00至24:08播长中的内容原文。
  http://www.iqiyi.com/w_19rr9vu0a9.html#vfrm=2-3-0-1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清晰的注意到以上文字中的包含着几个需要推敲的关键信息:
  1. 在1927年,北洋军阀孙传芳(当时的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是国际上认可的合法的中央政府,号称“东南王”的孙传芳是当时的中央政府正式任命的地方军事长官,其军队也是当时认可的合法军队(注:孙传芳属直系军阀而不是北洋军阀)
  2.营长刑玉堂(此人此职暂无从考证)
  3.刑玉堂想讨这位姓董的女子为妾,流坑董氏的一些老者坚决不答应(一眼即可看出,并非是董姓女子本人不答应,并请注意,故事的这个时间段是1927年,在此之后的民国十九年(1930年)12月,国民政府才颁布了民法《亲属编》,并于1931年5月施行,其针对的就是婚姻家庭。当时,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的立法原则是:“妾之问题,毋庸规定”。并认为,“妾之制度,亟应废止,虽事实上尚有存在者,而法律上不容其承认,其地位毋庸以法典及单行特别法规定”,但又在“民国二十年(注:1931年)院字第六四七号解释”又称:“娶妾并非婚姻,自无所谓重婚”、“二十年院字第七三五号解释”称:“妾虽为现民法所不规定,惟妾与家长既以永久公共生活为目的,同居一家,依民法第一一二三第三项之规定,应视为家属”。虽然在1931年后提出了一夫一妻的概念,但并未有真正意义的固定,一夫一妻制真正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是1950年5月1日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上参考内容直接说明,在1927年,刑玉堂的行为是国法、社会所认可认同的,并无任何不妥、不对之处)
  4.流坑董氏的一些老者坚决不答应(注意,这“一些老者”是董氏家族宗法制度下占少数的上层建筑BOSS级人士,而并非是董姓女子的直系家长)
  5. 兵痞(旧时对当兵的贬称,好男不打钉的来由,当时人们对当兵的也贬称“丘八”,意为让人看不起的、地位不高的矮挫穷)
  6.说了我们流坑董氏的女子不能跟兵痞在一起,这样就引起了矛盾”(已经很明显告诉了我们,当时氏族的BOSS们的确是用语言奚落、刺激了刑玉堂)
  7. 刑玉堂恼羞成怒,扬言要踏平流坑,1927年8月,当刑玉堂的兵马逼近流坑的时候(间接证明了刑玉堂当初只是个人前来,并未带兵,不存在逼婚的动机与行为)
  8.那一天,面对成百上千全副武装的军阀部队,流坑的男女老少拿起最简单的武器--梭镖、松树炮、菜刀,结果没有打进来,(流坑村含老中青幼现今在籍约6000余人口,在1927年肯定没有这么多人口,就按这个6000人口的标准,面对现代兵器来讲,我们可以借鉴一下1860年在北京郊外八里桥,最精锐的僧格林沁三万蒙古铁骑,金戈铁马对阵4000法国军队,仅有7人生还,而法国军队含自己误伤,总共死亡12人,所以,如果这个桥段是真的话,结果大家是能够猜想得到)
  9.起初是从正路上打,结果正路上村民们还是有把关的,都是用梭镖、松树炮、菜刀,结果没有打进来(如果是真的以军事手段进行打击,必有伤亡,数据如何?说明村中百姓也就咋唬咋唬,拦拦路之类的行为,也说明刑玉堂压根没有为难村中百姓)
  10.后来从这条大宗祠河对岸潜伏下来(稍有军事常识的都知道,潜伏--是指在以弱对强时,为了达到一定的突然性、起到意想不到的突袭效果的一种军事上的战术行为,事实,谁弱谁强,看官一眼即知)
  综合上述信息,我们可以用推理式的推测一下当时的情景:
  1927年,在北阀军攻占南昌、九江等地的大环境下,刑玉堂(极有可能为当地周边人)因部队撤退等原因,出于礼节,只身来到流坑村,找到两情相悦的董氏姑娘(可能是富家、大户千金一类的,地位相对较高)提亲,欲带其一起离开这战火兵荒之地,但董女及其家长并没有做主的权利,于是,做为尊重,显其诚意,刑与董女就在这大宗祠里,共同面对氏族中的各位BOOS,陈述了两人的情感,表达了欲娶之意,却遭到了宗法制度下氏族中各位长老们的阻挠和反对,因为氏族长老们对地位低下的刑营长压根就看不起,言语上可能也用了些刺激性的贬语甚至奚落,如:你一个丘八,何德何能?也配娶我董氏的大户小姐一类的词汇,自古以来,不泛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人士,刑做为一个男人,尤其还是个行伍军人,羞愤至极,血性之气涌上心头,在恨恨的离开大宗祠之时,扬言要踏平流坑(纯属唆泡,如影视剧中黑社会吃亏后离开时,都要抛下一句“你等着,我叫人来”一类的场景),后来,刑玉堂带着军队来到了流坑(壮壮声势、拉拉场面),从所有的文字对白中我们可以看到,就算村民拿着战斗攻击力只有-20的菜刀,刑玉堂的正规军队并未伤害、伤及到任何一位董姓人氏的生命,因为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泄愤,把婚姻失败的原因迁怒到“大宗祠”这幢建筑上,纯属一种报复性行为,实则,他压根不知道,此举有着一个重大的社会意义---把一个封建宗法制度的圣殿焚毁了,迄今为止,在整个流坑村,无论是口口相传还是间接的佐证,皆无刑玉堂屠戮村庄的任何证据、村庄各处建筑也无过兵之痕迹,包括“流坑文化研究会”的考证,也提供不出这个事情中有任何董姓人士的伤亡数据及记录,否则,凭着原始的梭标、锄头、菜刀能挡住正规的、全幅武装的军队那不是奇迹也是笑话了!所有的推理可以得出一个直接判断: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刑玉堂与董氏大小姐,只不过是众多封建宗法社会制度下的受害者,两个封建枷锁下的悲剧性代表人物!
  (相关故事情节君可参考现在在新闻报道中常有的:如某地发生血案,男女双方恋爱许久,后男方提亲,因女方家长嫌男方家里条件差,遭到反对,结果进行报复行为,把女方家人XX后再自杀一类等等,与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与其相似)
  (以上狗血剧情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纯属个人醉后胡诌揣测,请勿较真及追及,谢谢!)
  现如今,很多摄影人在村内拍摄人文题材时,与当地人交流过后,都常常会说:“这里的人们真的很淳朴”、“这里的人真的很实在”,但是在另一个角度讲,很有可能,这也是流坑宗法制度时间较长的遗存结果,站在大宗祠前,看着那残存的五根支柱,仿佛仍然在嘶吼着什么,无言以对,因为,真不知道用怎样的思路去拍宗法......

 

 

 

  这光束是通达上天神明桥梁抑或是刺破黑夜苍穹、挥动的利剑?仁者见仁了......
  返程总是让人昏睡的,随着车轮的转动,朝夕生活着的熟悉环境越来越清晰,全车的人们都默默无声,大家心中都知晓,从下车的那一刻起,我们又将回到习惯的朝九晚五、污浊的空气和喧嚣的环境里、又将回到被琐碎磨损的空壳生命里、又将回到日复一日刻板疲惫的八股生活中了,这时,大家的耳边,飘来某个文艺范车内响起的那首 “拉兹之歌”:“阿巴啦咕、阿巴啦咕......”
  我们需要做行为的流浪者,在城市长时间的蜗居,使我们的视野狭窄、胸闷气短、腰酸腿软;勾着弯曲的脊椎,盯着冰冷的屏幕,胸膛除了鸡胸,再也找不到一点胸肌了......在你我日渐磨砺出虚伪面具的硬壳时,你我更需要背起行囊,让身体去流浪,在流浪途中去感受新鲜、给僵化的灵魂注入新鲜的活力。

 

 

 

  物竞天择,哪怕是路边的野草,依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
  我们更需要做心灵的流浪者,现在有一个文艺范的词:“走心”,意为一种心理活动,属于在思想上的一种静态思维的扩张,其实,我认为,与其走心不如走野,用一种流浪的意识形态,行走沐浴在乡村野外的风光里,在大自然的引导下,去寻找那种内在的美好和善良,在阳光下让心灵去飞翔、让心灵去流浪,相对那伪文艺式的、宅着的、所谓的走心来说,在走野中走心,乐不大呼!?
  让我们好好地做流浪者,携着你心爱的相机,伴随你流浪的脚步,记录下遇到的每一次感动、捕捉着每一个不可再现的眼神,在那不羁的风中、在流浪行进的路上,让自己的内心张狂如野!

 

 

 

  明代理学家董燧旧居
  仰望苍穹,繁星点点,在岁月的星空下、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汉代大儒董仲舒、明代理学家董燧、悲情的刑玉堂与董氏大小姐、还是现今的你我,都只不过是一名特定时空中的流浪者...... 
  特别说明:1.为了保证原貌更直接的了解流坑村,文中所有图片均未采取拼接、贴补等影响看官客观判断能力的美化、做假等后期处理方法,完全以原汁源味的直观图片展现,所见即所得,以忠实的事实态度告知现实中的现状。
  2. 希望大家尊重原创、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复制或转载到他处时请注明出处,谢谢!
  全文共4706字,谨以此文特别诚挚地鸣谢:(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特隐去真实姓名)
  旺忘玛女士一路舟马劳顿的辛劳和全程的协调、小谢的忙碌与周全以及在流坑村帮助过我们的董姓传人、村内的董氏后人们、同谢同程相伴的各位影友,祝大家多出佳作,值此2015年新年元旦来临之际,顺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安康!谢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