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换新颜

发布时间:

2015-12-25 09:20


寒冬时节,记者再次来到“千古第一村”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采访,行走于建设之中的流坑新村,穿梭于古老幽深的流坑古村,处处可感受到景区面貌焕然一新:新村建设如火如荼,古村环境干净整洁,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景区品位日益提升。近年来,乐安县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发展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大与小、硬与软、近与远”的关系,不断加大流坑景区综合保护开发力度,使千年古村焕发新姿。
 
新村建设大手笔,古村保护小处着眼
 
流坑村是一个以董姓聚居的大村落,全村共有1200多户、6000余人、260余处明清古建筑。由于村庄人口密度大,给古村保护与开发带来较大困难。为此,乐安县在古村外围建设新村,将部分村民从古村内迁出,减轻古村人口压力。在新村建设中,该县坚持大手笔、高标准、前瞻性的原则,统一规划在蛤蟆脑、龙岗西和流坑新村3个新村建设点分期建设600套安置房,将2000余村民从古村迁出,其中蛤蟆脑、龙岗西村200余套移民安置房基本完成,流坑新村首期206户安置房建设也已全面启动。
 
记者在流坑新村建设工地看到,600多亩建设用地已平整一新,8套仿古式样板房已基本竣工,84套村民安置房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水、电、路、排水沟、学校、医院、仿古一条街、农贸市场等配套基础设施也在分步施工建设。据该县分管流坑工作的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罗禄高介绍,为加快流坑景区建设,今年,县里先后投入1亿余元资金,实施了50多个重点工程建设,涉及文物保护、古建维修、新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挖掘、景区管理等诸多方面,投资规模之大,工程项目之多,涉及领域之广都是前所未有。
 
相比于新村建设的大手笔,流坑古村保护更多的是从细微之处着手。穿行于古村小巷内,状元楼、存仁堂、怀德堂等一幢幢明清古建筑经过维修后修旧如旧;古村小巷内一块块新颖古朴的标志牌、导览图、景物介绍牌等格外引人注目;昔日荒地、菜园、闲置地上建起了一座座优美典雅的小游园;一个个新建或改建的冲水公厕干净卫生……谈起古村变化,来自抚州的游客王先生兴奋地说:“古村处处给人清新的感觉,整个景区品位和形象都有了很大提升。”
 
改善“硬”环境,提升“软”实力
 
为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景区品位,促进旅游业发展,乐安县在推进流坑景区综合保护开发过程中,坚持双管齐下,软硬兼施。该县加大投入,按照4A级景区标准,加快景区道路、水电、通讯、食宿、教育、医疗等硬件设施建设,改善景区“硬”环境。据了解,近三年来,该县积极跑项目争资金,并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措2亿余元资金,先后对流坑古村42处明清古建筑进行维修,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改造了进村水泥公路和景区牌坊,新建或改建了10多处小游园、4座冲水公厕、垃圾处理中心等设施……流坑景区旅游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同时,该县着力加强景区“软”环境建设,在流坑景区组建古村环卫队、巡防队、生态保护协会等队伍,加强景区环境卫生整治和古村的防火、防盗、安全事故等管理。该县还对导游进行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并以统一规范的解说词,提升服务质量。对古村不可移动的文物,该县组织人员进行登记、整理、拍照和存档,组织编写了《流坑历史文化资料集萃》,挖掘整理流坑古村优秀的民俗文化。此外,该县注重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开发建设景区的积极性,开发出木雕、炭雕、竹雕等旅游商品,带动100余户村民参与旅游产业,分享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
 
近事“急”着办,远事从“长”计议
 
流坑综合保护开发是一项工作任务重、投资规模大、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的系统工程。如何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这一系统工程建设,促进流坑景区长远健康发展?乐安县坚持科学发展理念,近事“急”着办,远事从“长”计议,有计划、分步骤地科学组织实施。对一些诸如濒危古建筑维修保护、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急需解决的事情,加紧组织实施;而对于一些景区长远发展的旅游项目开发、“三产”发展、文化挖掘、新村建设等工作则着眼长远,分期分步实施。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科学推进流坑综合保护开发,避免盲目开发的短期行为,乐安县先后组织专家编制《流坑景区总体规划》《流坑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乐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古樟林片区修建性详规》,并严格按照规划分期分步组织实施。为确保景区水厂如期开工建设,景区建设者们吃住工地,确定每一条巷道开挖负责人,完成76户农户征地,解决20多个历史遗留问题。近三年来,该县累计投入4600多万元资金维修42处古建筑。
 
来源;江西日报

相关新闻

10-17

2018

国务院办公厅开通“国家政务服务投诉与建议”小程序 广泛接收政务服务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

为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关于政务服务要接受各类问题投诉、加强监督的重要指示精神,9月20日起,国务院办公厅开通“国家政务服务投诉与建议”小程序,广泛接收社会各界对政务服务的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   网民可以使用手机进入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客户端或微信、支付宝等平台登录小程序,就办事不便利、“一网通办”落实不到位、涉企政策措施不落实等问题进行投诉,并就提升各级政府政务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等提出建议。